图1–20 区块链公信力场景
技术创新:从比特币到区块链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可以说它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模式,也可以说它是储存加密货币(例如比特币)的交易记录的公共账本。它的记录是加密的,被所有运行这个软件的机器所持有。
要说区块链就必然会讲到数字货币,毕竟区块链是为了满足比特币独特的需求才被创造出来的。而比特币则源于一个神秘的人物——中本聪。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这篇论文堪称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货币发明的基础。
图1–21比特币的出现
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比特币的几个基本原则:
1. 一个纯粹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使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一人,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金融机构。
2. 不需要授信的第三方支持就能防止双重支付,点对点的网络环境是解决双重支付的一种方案。
3. 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并将他们并入一个不断延展的基于哈希算法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
3. 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并将他们并入一个不断延展的基于哈希算法的工作量证明的链条作为交易记录。除非重新完成全部的工作量证明,形成的交易记录将不可更改。
4. 最长的链条不仅将作为被观察的事件序列的证明,而且被视为来自CPU(中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最大的池。只要大多数CPU的计算能力不被合作攻击的节点所控制,那么就会生成最长的、长度超过攻击者的链条。
5. 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非常少,节点尽最大努力在全网传播信息即可,节点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网络,并将最长的工作量证明作为该节点离线期间发生的交易的证明。
看完上述的观点和逻辑,你是不是已经相信这样的理论是可行的,无须中心化的干预或者参与,只要让网络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就能实现有效的点对点交易。依照这样的理论,第一个比特币交易系统产生了,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产生了,第一个比特币支付的案例产生了,至今,比特币已经安稳运行了8年,没有出现过技术上的严重失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