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豆瓣评分高达9.6的一本书
今日重点推荐《楚辞》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中华书局)
豆瓣评分:9.6
作者:林家骊 注释
这本书讲了什么?
1.《楚辞》一般被认为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自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选辑成集并命名为《楚辞》,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在某种意义上,楚辞又是屈、宋诸人作品的专称;经过后世文人的研习、模拟和歌咏,楚辞二字又凝聚了在痛苦和挣扎中对高洁情操与理想坚守不屈的屈原精神。“楚辞”之名是汉人对楚地文学作品的泛称。
2.《汉书·地理志》云:“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濞于吴,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子辞并发,故世传《楚辞》。”此段之意,枚乘、邹阳、严夫子、严助、朱买臣都曾经作楚辞,而刘向所集《楚辞》中不见载,于是可知楚辞的概念范畴不但包括刘向所辑《楚辞》,还包括其他楚地作品。
3.屈原是《楚辞》的灵魂人物。屈原(公元前339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楚国贵族。他的祖先是传说中的远古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高阳的子孙中的一支受封于楚,传到楚武王熊通的时候,熊通的儿子熊瑕被封在“屈”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以“屈”为姓氏,所以屈原乃是楚王本家位尊显赫的贵族。
4.除了《离骚》之外,《九歌》、《天问》、《九章》等也是屈原的重要作品。《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祀神的乐歌经过艺术加工所创造的一组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十一篇作品,《九歌》所祀之神可分天、地、人三类,赞天神者如《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司命》,赞地祇的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赞人鬼的是《国殇》。
5.若从乐歌的主题来看,有对自然神的热烈礼赞,有表达神神、神人相爱的恋歌,也有对爱国英雄的歌颂;再细究每首乐歌的主人公,则又有学者将其分为一对对配偶神,如《湘君》和《湘夫人》,《河伯》与《山鬼》,其中《湘君》、《湘夫人》所表达的二湘之间相互倾慕、思念、等待、追求而最终擦肩而过的爱情悲剧,成为《九歌》中最深情、最令人叹惋的华美乐章。《天问》是仅次于《离骚》的第二长篇,诗中一连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地生成、日月星辰运行、世间珍奇、远古神话、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历史兴衰、楚国的将来等,包罗万象,一气呵成。这一百七十多个问题集中体现了屈原时代人们对自然社会运行发展规律的探讨,具有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同时表现出诗人对宇宙空间的哲学思索与对国家及民族发展、人生命运的忧虑之情。
6.所谓《九章》,是屈原创作的九篇作品的合称,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这是一组政治色彩浓重、感情充沛的抒情诗,除了《橘颂》外,一般认为其余大部分篇章是屈原被疏远或在流放途中创作的,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以《惜诵》为最早,大概是与《离骚》同时的作品;其次是《抽思》、《思美人》,两篇均作于屈原谪居汉北时,《抽思》又较《思美人》为早;再次是《涉江》、《哀郢》,是顷襄王时屈原被放逐于江南时的作品;再次是《悲回风》、《怀沙》、《惜往日》,作后不久屈原就自沉汨罗了;最后还有一篇《惜往日》,是屈原的绝命辞。
7.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家,其代表作品为《九辩》。《九辩》以衰败的楚国社会现实为背景,借悲秋为契机,以思君为主题,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感叹不平的遭遇、抒发郁闷的情志等方法,阐述对楚国社会状况的悲叹与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表现了诗人忧国忠君的情感和坚守节操的品格。面对楚国君臣的腐败无能,诗人不愿意流从世俗,然而,秋天的草木已然衰落,一如大势已去的楚国之悲凉。该篇以秋之凄凉渲染家国之悲,在情感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8.本书每篇均包括题解、注释、译文三部分。题解以简要且能概括全诗内容及艺术特征的语言勾勒出篇章概要。注释包括注音和释词两部分,难认的字在字后括注拼音,难理解和多解的字词和文化常识等一并出注。注释语言力求简明准确,极为重要的地方列举多家不同见解,并择其最善者而从之,为读者能更广泛地借鉴和选择留下思考的余地。对于较长的篇目,采用分段注释,以便于读者能对照注释迅速参透诗文蕴意,帮助理解诗词的妙处,体会诗篇遣词造句的艺术风格。译文力求直译,不妄加改动、随意增减,保持诗歌的原生态,或晓畅通达地传达原文喻意,便于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诗作的本意。
欲知更多,敬请阅读原书
书评: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是楚国文化的重要遗产。林家骊先生的《楚辞》翻译作品,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楚国文化的机会,也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贡献。
林家骊先生的翻译作品忠实地传达了《楚辞》原文的内涵和意境,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楚国文化的深层含义。同时,林先生的翻译风格简洁明了,流畅自然,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领略到《楚辞》的优美和艺术魅力。
除了翻译作品本身的价值之外,林家骊先生的工作也为英文世界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欣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翻译作品不仅为英文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机会,也为英文世界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林家骊先生的《楚辞》翻译作品不仅是中文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英文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中国古典文学资料之一。他的工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欣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读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The Book of Songs”, also known as “Chu Songs”,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 valuable heritage of the Chu culture. Translations of “The Book of Songs” into English by Professor Lin Jiali, however,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and its original meaning.
Professor Lin’s translation is concise, clear, and fluent, making it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readers who want to explore the beauty and artistic charm of “The Book of Songs”. His translation faithfully conveys the essence and imagery of the original text, allowing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eper meanings behind the works. Additionally, Professor Lin’s translation style is easy to read and understand, making it an excellent choice for readers who are new to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addition to its literary value, Professor Lin’s translation also make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English-speaking worlds. His translation provides English readers with an opportunity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i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materials for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working on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Overall, “The Book of Songs” translated by Professor Lin Jiali is an excellent work that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Book of Songs” and its original meaning. It is a valuable addition to any library collections, both in English-speaking and Chinese-speaking worlds.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