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公子

内容简介:

《宋词群星闪耀时》上篇选取闪耀于宋代诗坛天空的“十颗明星”:李煜、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宋徽宗、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讲述他们让人唏嘘的一生。每篇人物小传都结合了若干经典宋词,并将其置于写作背景之下,让人能更准确、更生动地理解这些词人与他们的作品。

下篇是轻松的人物番外故事。读历史,品诗词,从浅斟低唱到金戈铁马,翻开本书,领略大宋词人风雅又激昂的百味人生。

李煜的赤子之心,范仲淹的胸怀天下,晏殊的珍惜当下,欧阳修的迎难而上,王安石的敢为天下先,苏轼的苦中作乐,李清照的敢于做自己,陆游的永不言弃,辛弃疾的一腔热血……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摘选:

晏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只有值得珍惜的当下

01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垂帘听政十一年的刘太后宾天归西。

二十三岁的宋仁宗终于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原来自己的生母是一年前去世的李宸妃,而非刘太后。

李宸妃原为刘太后之侍女,由于刘太后未有生育,便派李氏侍寝于真宗,借腹产子后,对外宣称婴孩儿乃刘太后所生,宫中无人敢言。

直到太后去世,皇族中方有人告知仁宗实情,惊天秘密就此浮出水面。此即后来民间广为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之故事蓝本。

乍知身世的仁宗如遭晴天霹雳,“号恸累日不绝”,对满朝文武隐瞒实情、令自己未能在李宸妃生前与其母子相认而深感愤怒。

其中,时年四十二岁、任职参知政事(掌管行政的副宰相)的晏殊更首当其冲,处在了风口浪尖。

因李宸妃的神道碑文乃由其所撰,文中只言“生一女,早卒,无子”,仁宗乃质问晏殊:为何不在文中直言朕乃庄懿太后(李宸妃追封之谥号)所生,使天下知之?

晏殊回曰:碑文破题便是“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渺,丽水生金”,已暗示庄懿太后诞育圣躬,只是陛下一直以章献明肃太后(刘太后)为亲母,臣实难明言。

可惜,此番解释并不能消除仁宗对生母之愧疚及对群臣之怨愤,晏殊就此获咎,被贬以礼部尚书知亳州(今安徽亳县)。

两年后,深盼回京的晏殊接到了迁官陈州的调令,在同僚们为其举办的送行宴上,因助兴的歌妓唱了一句“千里送行客”,晏殊怫然作色道:“我平生调任,未尝远离京都五百里,何来千里送行客?!”

歌妓乃是按词唱曲,并无实指,见晏殊忽然动怒,惶恐行礼赔罪。在座的同僚们则或斥责歌妓选曲不慎、或试图岔开话题缓解尴尬的气氛。无一人觉得晏殊小题大做。毕竟,过往四十几年,晏大人一直都是天选之子式的人物,仕进之路,顺遂无比,此次被贬出京,于他而言,的确已算极大的人生挫折。

02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晏殊出生于江西抚州的一个基层武吏之家。虽家境普通,其远祖却鼎鼎大名——据晏殊之子晏几道所修家谱考证,其先祖乃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

小学课本里的晏子使楚、南橘北枳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都还有印象。

如果只说这些,大家还没感受到晏殊的这个远祖有多厉害的话,我们就再补充一点。

晏婴是太史公司马迁都极为推崇的人物,其曾在《管晏列传》中抒发对晏婴的无限仰慕之情: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意思是说,如果能有机会追随晏婴,即便做其马夫,执鞭坠镫,任由差遣,亦是吾所甘愿。

啧啧,这话基本可以对标郑板桥叹服徐文长的那句“愿做青藤门下走狗”了。能让太史公都崇拜到如此地步,可见晏婴有多牛。也怪不得,一千多年后还要被人硬拉出来做祖宗。

晏殊这份遥远的祖宗世系如今虽已真假难辨(出人头地后,认同姓的前代大神做祖宗,也算古人的惯例了),但晏殊同学颇有晏子风采,自幼聪颖过人、善读诗书确是史有所考。

《宋史·晏殊传》中记载其“七岁善为文”,欧阳修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也说“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晏氏宗谱》更夸耀其五岁时便能即景赋诗,且出语老成:

白塔诗

白塔青松古道栖,塔高松矮不能齐。

时人莫讶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

小小年纪看问题即如此辩证有深度,一时名震乡里,号为神童。

03 十四岁时,原丞相张知白巡视江西,得闻其名,遂荐举其参加朝廷的神童举。晏殊就此跳过州试、省试,直接和通过了省试的千余名成年士子一起参加殿试,得睹天颜。

据史书记载,廷试过程中,十四岁的晏殊毫不怯场,“神色不慑,援笔立成”,且文辞敏捷华赡。宋真宗深为叹赏,当即赐其同进士出身,并擢升为秘书省正字,就读于秘阁。

“秘书省正字”是从九品下的寄禄官。从九品下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科级,所谓寄禄官则指据此品级享受俸禄,并不掌管具体事务。

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孩子们刚刚升入初中的年纪,晏殊已挂名副科级,留在国家图书馆公费读研,宋真宗更钦点直史馆(类似国家的历史文献研究室)的一代大儒陈彭年做其专向导师。

此时,比晏殊年长两岁的北宋名臣范仲淹还在山东埋头苦读,十年后方才得中进士;已年过二十的词人柳永还在四处冶游浪荡,离中进士大概……还有近三十年。

而同样出身平凡、并无背景的少年晏殊却如宋人汪洙《神童诗》中所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此青云直上,一路开挂——十五岁任太常寺奉礼郎,十七岁升光禄寺丞,十八岁为集贤校理,十九岁迁著作佐郎……二十三岁轮值礼院;二十四岁则由宋真宗钦点为皇子赵受益(即后来改名为赵祯的宋仁宗)的伴读侍官。

要知道,当时赵受益乃真宗皇帝的独子(前面几个哥哥都早夭了),立为太子是早晚之事,真宗如此安排,显然是在为下一任皇帝培养宰辅级别的股肱之臣。

二十岁出头,当绝大多数读书人还在科举考试这条独木桥上竞争得头破血流时,晏殊已站在了如此高度。而这,也不过是其仕途上的一个小小节点。

04 天禧二年(1018年),九岁的升王赵受益被立为皇太子。

东宫伴读的晏殊自然一荣俱荣,不到两年间便官拜翰林学士兼太子左庶子。

不得了!

翰林学士乃皇帝之机要秘书,凡宫中发出的重要文件几乎均由其草拟。如觉诏令有不妥之处,翰林学士还有权“论奏贴正”、提出不同意见,是皇帝最亲近的政治顾问。

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承袭唐朝,起先未设品级,为兼任之职。宋神宗元丰改制后,翰林学士定为正三品。例如,北宋文坛的扛把子苏轼就任过翰林学士知制诰,可饶是有才如老苏,也是年过五十才担此要职。

在宋代,翰林学士几乎是宰执的预备队。真宗朝近一半的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都出自翰林学士,晏殊之后的名臣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也都是经此职位晋升为副宰相。

这意味着,三十岁,晏殊就已摸到了宰相的门槛。与之同时,三十二岁的范仲淹还在地方上做基层推官,九年后才在晏殊举荐下调入京城;三十七岁的柳永还在科考和礼部试中苦苦挣扎(已数次名落孙山),徘徊在官场之外……

再看晏殊兼任之太子左庶子。此职位为东宫属官,随侍太子左右,“驳正启奏”,负责将太子的言行上达天听。

啧啧,你瞅瞅,跟皇帝、太子最亲近的职位晏殊全占到了,这是什么神仙官运。

之前还只是太子侍读,这下恨不能只要醒着都跟太子泡一起,天长日久,互相之间的感情绝非其他臣子可比。异日太子登基,晏殊前途怎可限量!

05 公元1022年,真宗驾崩,年仅十二岁的赵祯登基为帝,是为宋仁宗。

此后几年间,晏殊继续加官晋爵、扶摇直上——

仁宗继位当年,三十二岁的晏殊官拜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为皇帝讲读经史,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师。

书评:

《宋词群星闪耀时》是一部精美绝伦的诗词选集,以宋代词人为主,展现了当时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辉煌。周公子精选了众多名家的佳作,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解说,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宋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此书不仅对于汉字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有启发意义,更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英文书评:

“Stars Twinkle in the Age of Song Poetry” is an exquisitely curated collection of Chinese poetry, primarily featuring the works of poets from the Song dynasty. The collection showcases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splendor of that era with a wide range of carefully chosen works. The author, Zhou Gongzi, provides meticulous explanations of the poems, enabling reader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artistic appeal of Song poetry. This book is not only inspiring for readers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allows individuals to appreciate the wisdom and unique cultural charm of the ancients.

声明:80616仅为VPS促销信息分享平台,所有商家的最终归宿都是倒闭或跑路,也许是明天,也许是百年之后。请网友自行斟酌决定是否购买,风险自负。唯有数据勤备份方可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