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 20万年人类思想史

作者: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内容简介:

在这个残酷而混乱的星球上,只有一个物种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这就是我们人类。而推动人类走向胜利的,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想象力,能够重新想象世界,并在现实世界中将其构建出来。思想,正是想象力的产物。

在石器时代,早期智人就发展出我们现在的大部分观念:区分生死、符号交流、想象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存在。进入农业时代,经历了社会组织观念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从酋长到国王的演进,知识分子出现,书写文字,制定法律,神化王权,建立起工作的伦理、家庭的观念。

人类进入轴心时代,相继迎来了摩西、琐罗亚斯德、孔子和古希腊诸贤,他们不仅提供了创世的观念,还有救赎的观念和博爱的观念,影响广泛涉及肉体和精神、国家和教会、政治和宗教。而这些观念预示了我们现在的思考方式,统治了我们的思想和感情达1400年之久。

在信仰的时代之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接踵而至,发现世界,也发现人性。18世纪是启蒙的时代,是订立现代世界法则的思想大爆发时期,孕育出自由、民主和平等等现代社会的基础共识。进入19世纪,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崇尚暴力、种族血统、科学至上、历史必然性以及对国家的崇拜流行。“进步时代”被鲜血溶解,消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20世纪的恐怖事件中。

历史,从未终结。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是否会让我们放弃思考?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分化、多元、不确定的世界?……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思想才是真正的主角。思想既是人类攀升的关键能力,也是人类生活方式变化和历史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对于现代人而言,我们现在赖以生活的基本思想工具,都是在上万年的历程中发展起来的。如果要真正了解人类历史和我们自己,就要直面思想的演变和观念的价值。

这部大历史视角下20万年人类思想史,将带你领略人类知识的全貌,重新理解社会,认识我们自己。

摘选:

催生逻辑学的进程始于约公元前一千纪中期,当时印度、希腊和中国的导师们正试着设计实用修辞课程:如何在法庭上辩护,如何在使者之间斡旋,如何说服敌人,如何赞美资助人。正确运用理性的规则是说服艺术的副产品。但是,正如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剧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所说的:“使人善辩是逻辑学的主要目的吗?这门技艺就不能带来更大的奇迹了吗?”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更纯粹的目的,并创造了更大的奇迹:一个区分真理与谬误、将常识融入实际规则的体系。他指出,有效的论点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分析:两个前提,通过事先的论证或认可而建立,就像挥动魔杖一样,引导出必然的结论。在已经成为“三段论”标准教科书般的例子中,如果“所有人都必死”和“苏格拉底是人”为前提,那么苏格拉底必死。这些规则类似于数学:就像二加二等于四,不管是两个蛋和两块铁相加,还是两只老鼠和两个人相加,这个等式都成立,因此无论对象是什么,逻辑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事实上,完全可以忽略对象,用代数符号取代之。同时,印度正理派的经典文献评注者也有类似的做法,将逻辑过程分为五段来分析。然而,正理派与亚里士多德一个根本的不同点是:他们把理性看作神赋予的一种非凡的感知。他们也不是严格的理性主义者,因为他们相信意义不是从头脑中产生的,而是源于神,神通过传统或共识将意义赋予思想的对象。显然,逻辑是不完美的,因为它依赖于公理,而公理虽然被视为真命题,却无法在系统内得到验证。但在亚里士多德之后,除了完善他的规则,西方逻辑学家似乎没有什么可做的了。之后学术大举介入。逻辑学家们穷尽了一切可能性,将所有的逻辑论证分为256种不同的类型。48

理性与观察或经验之间不应有冲突:观察和经验是与之互补的用来确定真实的方式。但是人们会选边站。有些人不信任“科学”,并且怀疑证据的可靠性,而另一些人则拒绝逻辑,只认经验。科学将实验放在第一位,鼓励人们不信任理性。由于感官是不可靠的,根据理性主义者看待事物的方式,观察和经验是次等的学问:最好的实验室是头脑,最好的实验是思想。而在一个毫不妥协的科学头脑中,理性主义是形而上的、缺乏经验的。

声明:80616仅为VPS促销信息分享平台,所有商家的最终归宿都是倒闭或跑路,也许是明天,也许是百年之后。请网友自行斟酌决定是否购买,风险自负。唯有数据勤备份方可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