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唐
内容简介:
在《了不起》里,作者精讲了三大类五十本经典书籍,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一类是文学经典,文学是人学中的人学,管理中绝大多数核心问题都涉及人性问题。一类是历史经典,历史是大尺度时间维度上的兴衰规律,从历史学管理,尝试摆脱兴衰的轮回。一类是生活美学经典,生命不只是工作,还有生活。
阳光之下,力战者未必能胜,快跑者未必能先达。如果只知道工作,完全不知道生活,在成事能力上还是有缺陷的。一味逐鹿中原,未必能得中原。
希望这本《了不起》成为你读书的拐杖、成事的基石。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试读
《道德经》其实是君王的管理学
《道德经》讲的道家跟《论语》讲的儒家是不一样的。举两个大的分歧点:一是在人应该如何管自己、管他人、管天下的问题上,道家和儒家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二是两者的听众完全不同。《道德经》是写给君王的,是中国的《君主论》。在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认为管理者、君王应该干什么。无论老子是看档案的,还是写历史的史官,都是给皇帝打工的。他服务的对象只有君王,他做的事就是写下想法,以教导君王怎么治理现在和未来。而孔子的听众是整个士阶层、官僚体系和社会的中间层。
《道德经》其书:五千余言,流芳百世
《道德经》这本书五千余字,分为八十一章。这八十一章,也没有非常完整的体系和严格的顺序。
1973年考古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套《帛书老子》,是写在帛上的。《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而不是像我们看到的《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老子的哲学思想,概括为一个词是“无为”,再总结就是“顺”。一个君王不要老想折腾,不折腾,世界就会符合大道,就会欣欣向荣。这是最基本的思想。
道,是大道,是形而上的,是不能用言语说清楚的,是无处不在的。它是不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德是具体的,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先天之德——有些东西生下来就固定了;第二层是后天的德——后天教化之德,通过学习、环境影响、人和人的交往,明白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老子还说“不争”——不要打仗,不要太剧烈的冲突,要“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老子和孔子的哲学,在中国历史上都长时间地指导了治国、治民、治事。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中国历史上的两段好时光,都深刻地被老子的思想所影响。宋代以后,政治多受孔子的思想影响。
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常强调“内庄外儒”,即用儒家的东西去处理俗事,用道家的东西掌控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选注《道德经》
(按: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内容略有不同)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如果你实在没时间,就读三遍第一章。憨山德清《老子道德经解》,认为“老氏之学,尽在于此”“其五千余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说他之后五千字推演的都是第一章。我就从我对世间以及管理学的认识角度来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世间最大、最深奥、最根本的道理是可以讲的,如果不可以讲,老子就不写这五千字了。道可以讲,也可以把道再衍生出来,衍生出很多具体的名字。道到底是什么?道一,道二,道三……但是不能这么叫它,不仅吃力不讨好,而且可能会被误导。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最开始大家都没有名字,慢慢有了名字,这就有了开始。原来人少,凑在一起将就着过日子,后来发现人多了,需要流程了。当事情变得复杂,团队变大、人变多之后,优化流程比没有流程要好,但过多的流程有时候还不如没有流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经常降低自己的欲望,看一看世界的奇妙。你静静地坐着,静听风声如海,静听花开,静听月光落在树叶上,静听蛤蟆掉到了井里——“吧嗒”。
人活着不能完全没欲望,用我老妈的话说:“生而为人,欲望满身。”有欲望可以,你要去看欲望是怎么产生、发展、变化、结束的,才能想清楚欲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过去的习惯是,升起一个欲望,给它斩掉,绝不留情。但现在我发现,对欲望不要武断,让它慢慢地涨一涨、飘一飘,给它点时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名,可名、无名,天地、万物,都可以说“同出而异名”,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本一不二,玄而又玄。这是一切的开始,由一生二,慢慢地就产生了世界和人这些东西。
《道德经》第二章——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第二章,我自己还蛮喜欢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先讲无为。无为有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因为这个世界有道存在,你不干,道还在;你干了,道可能就偏了。所以你要无为,在多数时候要学会收手。第二个层次,“行不言之教”,你想做什么自己去做,以身作则。自己做,做到了,别人能学多少就是多少,不见得要求别人做到。
“万物作焉而不辞”,只要你做到不干涉大道的运行,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会有规律地、美好丰富又有秩序地生长。
接下来说的是态度。“生而不有”,你让一些东西长成,但不要认为这是你的私有财产、你的全部功劳。“为而不恃”,你做,但不把着,做就做了,下雨就下雨了,水流走就流走了,挣钱就挣点钱,花就花了。
“功成而弗居”,哪怕你有百分之九十的功劳,也不要跟别人唠叨这事是你干的,这样容易招祸。“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因为你不霸占着什么东西,所以你也不会失去,你可能不会非常显眼、风光,但是你也不会非常落魄。
《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用推崇某些贤人,其实有很多好处,老子只说“使民不争”,大家不争来争去,说“我比你贤”“你贤我更贤”。“不尚贤”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有些圣贤是假圣贤,有些圣贤只是一时一事之圣贤,非要把他树立成楷模,让大家拿着放大镜去看他,他能舒服吗?所谓“德不配位,必有大患”,就是一些人的德行、智慧、见识的水平没到,却非想乘风破浪,站在孤峰顶上,结果被大家拿着放大镜去看,找毛病、找缺点,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
第二层,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被所谓的英雄人物、典型所驱动,而且产生误解,就可能出现偏差,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可能比你设想的好影响还要大。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把大家拿不到的东西当成好东西过分地宣传,那多数人就不会起贪念了。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要让特别搅动人心的、跟人的根本欲望相关的食色、金钱、权力在老百姓面前晃悠,晃悠多了,老百姓的心就乱了。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圣人的治理就是少让人动心,多让人吃饱肚子,少让人有不切实际的理想,多让人身体好,别生病。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百姓也没那么多的想法、欲望,有些油腻的所谓知识分子也就不敢动。这样持续无为,就发现没有什么不能管理好。
《道德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一直拿着,一直追求,一直希望更多,不如算了。“揣而锐之,不可常保”,你敲敲打打一件东西,让它变得锋利,即使它不被消磨,你也担心它被消磨,这种担心会消耗你很多能量。所以,不要追求全满,不要追求一直尖锐。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玉堆满室,但守不住。我有朋友攒了些古董在家,被偷了。还好他眼力不好,古董是假的,损失不大。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富贵又骄傲,自找麻烦。你又富又贵,还爱吹牛,这不是等着倒霉吗?
“功遂身退,天之道”,功成了,身退,老天都认为你遵守了道。这句的核心词——退。不要求全,不要求最好,该退则退。你看他起高楼,你不一定要参加落成典礼,更不要等楼塌了,差不多就退。
功成身退不容易。急流勇退的范蠡是文子的弟子,文子又是老子的弟子。文子说:“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他引申的是老子的话。秦朝丞相李斯知道这个道理,但他做不到。结果被赵高污蔑谋反,被夷灭三族,本人受尽酷刑,腰斩在咸阳市。他临死前对他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我想跟你牵着黄狗出上蔡的东门,咱们去打野兔,还能做到吗?在激烈斗争的人世,越是爬到孤峰,越可能出事。功成身退,明智之举。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第十九章提出的重要主张,就是放弃追求似乎好的东西。这和退类似,但又不一样。退是指你在得大功、大名、大利之前退下来,在你自己功成名就之前,有本事早退一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不要推崇圣人,放弃圣人和无比的智慧,老百姓有可能获利百倍。放弃仁义,老百姓可能就会又孝顺又慈爱。放下精巧的或是投机取巧的东西,盗贼可能就没了。因为你把这些人为设计的东西拿开,大道就会彰显,万物就会生长。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些有点飘忽,有点二乎,那告诉你一个简单的说法:追求朴素,降低欲望,减少莫名其妙的东西。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二十四章的核心是别过分努力,过分努力不能长久,会伤到自身。德位要相配,你得不到的时候不要追求那个位子、名声。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企者不立”,踮着脚尖,不能站得久。踮着脚尖才能够到的位子,不能让人安生。“跨者不行”,步子迈得太大,容易伤胯。“自见者不明”,整天只看自己,就不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自视者不彰”,整天夸自己,没人会夸你。“自伐者无功”,总把功揽到自己身上的,最后成不了大功。“自矜者不长”,总是觉得自己特好的,不会有成长。“故有道者不处也”,真有道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这么做。
总结就是:第一,推功揽过;第二,别太自我,认为自己哪儿都好是得不到成长的;第三,不要着急,用功时排除心中的杂念,一时做一件事情,专注地做好,再换下一件事。
书评:
中文书评:
《了不起》是冯唐所著的一本个人成长和心理探索方面的书籍。本书以冯唐自身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为蓝本,从小时候的家庭背景到成年后的学业和职业,再到与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探索,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成长故事。
在全书中,作者揭示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与恐惧,探讨了情感与人生的种种层面,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与此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求索精神,让读者领悟到如何在自我探索中成长并走出困境。
总的来说,《了不起》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自我成长和探索书籍,适合各个阶段的人看,尤其适合那些正在自我发现与探索中的人。它所提供的思路和方法能够让你平衡自己的渴望和恐惧,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
英文书评:
“Extraordinary” is a book by Feng Tang about personal growth and 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 Based on his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inner journey, the book vividly portrays a true story of self-growth, from childhood family background to education and career, to the struggles and explorations of his own inner world.
Throughout the book, the author reveals the deepest desires and fears of human beings, explores various aspects of emotions and life, and helps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mselves and others.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shares his own emotional journey and spirit of exploration, enabling readers to understand how to grow and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in self-exploration.
Overall, “Extraordinary” is an excellent book on personal growth and exploration, suitable for people at all stages,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are exploring themselves. The ideas and methods provided in the book can help you balance your desires and fears and achieve a better self.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