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天翼
内容简介:
在本书里,我们将体尝爱情中节奏的骤变,看尽爱情的诸般欢乐、不幸、饥渴、溃败和狂喜。按照所选情书的文字风格和双方的情感轨迹,共分为六章:热恋如火、悲剧与怨偶、伉俪情深、在悖德的阴影下、纸上知音和与子偕老。这些情书就像人类情感的研究标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美学意义。这些私密的情感让我们领略到爱的千姿百态……
可以让恋爱中的人思考爱的真意,感受爱的美妙,也能让已婚人士回忆来时路,珍惜枕边人。从别人的深情、薄情、绝情中体味爱与人生的甘苦。
摘选
在某个“最具影响力的白宫第一夫人”榜单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夫人伊迪丝名列第四,她是伍德罗·威尔逊的第二任妻子,前任第一夫人埃伦·艾克森于1914年去世。1915年年初某天,伍德罗在白宫里遇到他表妹和一位丰腴秀丽的女士从电梯中跨出来,一瞬间“老房着火了”。他很快对这位43岁的寡妇展开热烈追求,包括但不限于送花吃饭写情书。如果看看伍德罗的照片,很难相信他会写下什么浪漫的情话,他那张庄重的大长脸、肃杀的眼神,让他看起来就像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教导主任或校长——他确实当过校长,被称为“学者总统”的伍德罗29岁获得博士学位,30岁成为大学老师,46岁出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他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人不可貌相,老房子的火一样烧得出高温,时年59岁的总统给女友写起情书来完全不输少年人。
读到这信开头“我担任的这项工作,我要用全部才能去做,而且只能在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做好”,我差点儿以为他要来一句“所以你身为一位爱国人士,有义务确保我这位美利坚总统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云云。幸好人家没有,底下转折的方向是——但现在我更迫切的意愿是做更好的自己去帮助你、满足你的需求。不要求伊迪丝做任何事,反而是他大段大段地表述自己为她做出牺牲和奉献的渴望,这“毫不利己,只想利你”的风格,很像维克多·雨果年轻时给妻子阿黛尔的情书:“我的职责就是紧跟她的步伐,陪伴在她身边,为她抵挡所有危险,摘下我的头颅给她当垫脚石,让她免于一切烦忧之扰……”不过境界虽高,威尔逊先生这篇表白还是有点儿像论文,末了这豹尾——“我来到世上的意义就是奉献,而非索取,我愿献出所有,不求回报。这才是一个人彰显价值的方式”,升华全篇,放入中学生考试作文里也毫无违和感。
1915年12月18日,伍德罗·威尔逊与伊迪丝结婚,白宫迎来新女主人。1917年4月,即威尔逊总统开始第二任期的4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期间,第一夫人带头节衣缩食,用实际行动支持前方,她在白宫内架起缝纫机,为前线将士赶制救护用品,还在白宫的草坪上养了一群羊,据说好处有二:一来节省修剪草坪的开支,二来可以剪羊毛增加收入。羊群在白宫四周悠闲漫步,让总统官邸看着就像一座乡间别墅。不仅如此,她还成为总统的工作助手,审阅他的邮件,陪他出席会议,连威尔逊最亲近的顾问也要取得伊迪丝的同意,才能与他会面。
1919年,威尔逊总统遭遇一场严重的中风,但按照当时美国宪法条款,他既没有被弹劾,也没有死亡,也不愿辞职,因此,除非医生证明他“无法履行总统的权力和职责”,否则副总统托马斯·马歇尔不能接任。在与医生协商后,伊迪丝拒绝让丈夫辞职,这时总统实际已经部分瘫痪,但她试图向内阁、国会、媒体和人民隐瞒其病情的严重性,宣称总统只需要休息,他会在卧室里处理事务。
在威尔逊接下来的一年半任期中,伊迪丝表现得像那种挡在傀儡皇帝面前把持朝政的权宦、奸相、垂帘听政的后妃,未经她的同意,内阁成员一律不得跟总统谈话。她还截取了所有准备供伍德罗审阅或批准的材料,只有当她认为它们足够重要,才会把它们“带到总统的卧室里”,至于卧室里做决定的究竟是谁,“后宫干政”的成分有多少,无人知晓。
伊迪丝在1939年出版的自传中坚称,她虽然承担了总统的许多日常职责,但从未做过重大决定,从未签署或否决过法案,也从未试图通过发布行政命令来控制行政部门。“我阅读部长和参议员们寄来的每份报纸,试图消化那些东西,以简报形式呈现出来。在处理公共事务方面,我唯一能做的决定就是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以及什么时候把事情告诉我丈夫。”
然而历史学家们研究威尔逊政府多年来的运作后得出结论,伊迪丝在她丈夫生病期间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管家”。她一直担任“伪总统”,直到1921年3月伍德罗·威尔逊第二任期结束。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1967年美国最高法院批准了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对权力移交的程序和条件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
1921年,伊迪丝与伍德罗一起退休,回到华盛顿特区的家中。1924年2月,这位学者总统去世。《纽约时报》报道称,他临终前两天说了最后一句完整的话:“我是一台坏掉的机器。”他吐出的最后一个词是:“伊迪丝。”
亨利·米勒与阿娜伊斯·宁互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