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无法开口求助的青年人

内容简介:

没有工作、没有住处、没有钱

默默忍耐,孤独死去

景气下行时代的“三十代”

…………

39岁孤独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签纸上只写着三个字:“帮帮我。”

这是一封永远无法寄出的求救信。

30多岁,正值壮年,却失去了工作。滑入社会底层的“三十代”青年们,无法发出求助的声音。社会普遍将他们的失败归结于个人不够努力,让他们“不要娇气”。

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直面“三十代”群体的生存现状,系列节目反响惊人。在“自我责任”的名义下沉默着的孤寂身影,引发同代人爆炸式蔓延的共鸣。

“三十不立”,真的只是个人的问题吗?

当今日本,三十多岁的流浪汉激增。他们的特征是大多不依靠亲友和政府的帮助,独自一人孤独地挣扎。为什么他们无法将“请帮帮我”说出口?以日本北九州发生的39岁男性孤独死事件为契机,NHK现代特写播出了一期揭露就业冰河期一代内心世界的节目,收视率高达17.9%。应广大观众的呼声,NHK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追踪报道这一题材,不断推出续集。孤独死的男子、接不到派遣工作的流浪汉、支援这些青年的牧师、网络上的声音,本书由系列节目改编而成,收录了节目中未播出的内容。

NHK的记者一如既往,满怀社会责任感,关注弱势群体,描写由于各种原因坠入社会底层的日本青年的现状和内心世界,分析社会制度和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影响,以期帮助“三十不立”的青年回归稳定的生活。

试读

2009年4月,位于九州最北端的福冈县北九州市同往年一样,迎来了樱花漫舞的季节。樱花的花瓣流淌在河面上,也许有些樱花树已经长出了嫩叶。

在以炼铁业为中心繁荣起来的工业城市北九州市中,位于北部的门司区于明治时代被开放为贸易港口,成为交通要塞,逐渐发展起来。面向关门海峡的门司港地区作为连接九州和本州的“九州的玄关”为人所熟知,贸易船只和货物列车熙熙攘攘。银行和商社通通聚集在此处,周边建起了无数的饭店。当时的西洋建筑如今因“门司港怀旧”被二度开发,成为每年有200万人造访的观光地。而面向濑户内海的新门司地区,拥有西日本最大规模的轮渡码头,如今也是连接九州同神户、大阪等地的物流集散中心。

来到新门司地区,你可以看到大型卡车不分昼夜地在主干道上疾驰。沿路开设有多家快餐店、拉面店等餐馆和便利店,是长途运输的司机们休息的场所。从这些店家往里走,是古已有之的住宅区。有超市,有邮局,有学校,农田不断延展。这里随处可见上下学的孩子们的身影,还有遛狗的大人们。

2009年4月13日。在某间出租屋里,发现了一名孤独死的男性。北原学先生(化名),39岁。推测其在4月初因饥饿而死。北原先生躺在佛龛前的被褥上死去。冰箱里空空如也,他身上也仅剩9日元。原本近70公斤的身体面目全非,瘦骨嶙峋。玄关前除了两间没有狗的狗屋外,停着4年前便未再车检的小排量车,油箱是空的。

在这个平凡的地方城市,本该年富力强的“三十代”男性为何会沦落到孤独死的地步?严峻的雇用形势、生活保护等保障措施的问题、疏远的人际关系……?我们的脑海中蹦出了多个关键词,这时,我们知晓了一封信的存在。北原先生的亲属在其住处找到的这封信,被装在白色的竖式信封里。信封贴着邮票,已经封好了口,却没有寄出,就这样放在遗体的旁边。信封里是一张破碎的纸片,上面只有一句话:“帮帮我”。

“帮帮我”,这句似乎随处都能听到,却不知为何总是难以启齿的话。我们自己最后一次对人说“帮帮我”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可是,就算是到了生命攸关的那一刻,“帮帮我”也依旧难以启齿吗?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得知,直到北原先生去世前几个月,他一直都在饱含热情地努力工作,也有不少算得上至交的朋友。即便如此,为何北原先生未向任何一人寻求帮助,一个人孤单离世?带着北原先生临终前留下的这句“帮帮我”,我们开启了近半年的采访工作。

项目组启动

2009年6月5日,NHK电视台中午12点15分开始的福冈县地区新闻中播出了这样一条新闻:“北九州市一名39岁男性孤独死”。当日傍晚,6点10分至7点前后在北九州地区播出的新闻节目《晚上好,北九州》中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各家媒体当初的舆论中有大半都在探讨北九州市的生活保护接待窗口的应对是不是依旧存在问题。2005年至2007年,北九州市内无法接受生活保护的人接二连三地孤独离世,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此后,北九州市整顿了窗口的接待方式,可即便如此,担心“难道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也不是毫无道理的。

报道播出大约三周后,6月25日,节目制作的项目组组建完成。以在NHK北九州地方局编辑部主任松元先生手下进行采访的都筑记者的报告为基础,连同福冈地方局报道组导演、北九州地方局的导演一起,在北九州地方局的新闻大楼展开了讨论。都筑记者的报告书里详细记载了孤独死的北原先生的家庭情况、发现遗体的经过及当时的状况,也提到了就放在遗体旁边的那封只写着“帮帮我”的信。

在召开第一次会议的时候,我们就隐隐感觉,“这也许跟一直以来关注的生活保护的问题完全是两码事”。相较于此,我们更想了解的是孤独死的北原先生到底走过了一段怎样的人生,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到底为什么会留下“帮帮我”的只言片语离开人世。

“也有相关人士表示,北原先生生前体重将近70公斤,体格健壮,根本不像是会饿死的人。”

都筑记者的发言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想要解开北原先生足迹之谜的决心。

“除了要对行政上可能存在的问题追责,也要深挖北原先生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可以由此发现些什么。我们就顺着这个思路开始采访吧。”

松元主任的话宣告了会议的结束,我们决定先去现场看看。

毕业相册上的笑颜

北九州市门司区。从NHK北九州地方局所在的小仓北区驱车大约30分钟,我们便来到了北原先生的家。

这是一间出租的平房。征得房东的同意后,我们踏进了玄关。

大部分遗物已经被亲属处理了。或许是这个原因,房间里有种奇妙的整齐感。不过,报告上说房间里的东西本来就不多。整整齐齐的房间、一丝不苟的性格……这个房间给人这种感觉。

“北原先生就是住在这里啊。”

不知是谁冒出了这样一句。

进了玄关马上就是一间日式房间。北原先生亡母的佛龛依旧摆在那里。佛龛前榻榻米上的黑色痕迹,让人无法忽视。

那块痕迹呈竖长形,可以看得出面积大概有一个成年人的大小。

北原先生就是在这个房间里,在佛龛前的褥子上停止了呼吸。那么,这块痕迹是北原先生留下的吗?还是说房间里原本就存在?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突然就感到一阵毛骨悚然。

我们自然而然双手合十,祈祷冥福。

我们离开了北原先生的家,试着去采访住在附近的人。他生前过着怎样的生活,与住在附近的人们是否有来往?哪怕只言片语,我们也渴望获取了解北原先生真实面貌的素材。

在这期间,我们在某位人士的帮助下,借到了北原先生学生时代的毕业相册。

以班级为单位,身穿学生制服的学生们排得整整齐齐。有的绽放笑颜,有的不知为何表情僵硬,有的满面羞涩……在形形色色的表情中,我们找到了北原先生。“北原学”,这三个字上面贴着长方形的照片。北原先生的纪念照看上去有点紧张。那张脸称不上细长,可以说是不胖不瘦,会让人联想到健壮的体格,怎么看都只是一名普通高中生。

翻到社团活动的页面,我们看到了跟朋友们肩搭肩拍照的北原先生。脸上堆满了快乐。“北原先生究竟为何……”我们不禁一次次想起开始采访时的那个疑问。照片里耀眼的笑容深深刻印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

实地采访开始

循着毕业相册,我们决定给北原先生的同学一一打电话。

“突然打电话给您,实在不好意思。其实,我们正就一位名叫北原学的男性进行采访……”

多数同学离开了老家,基本都是其父母接的电话。

“我儿子现在去了东京工作……”

“我女儿嫁人了,现在不住在家里。”

这是合乎情理的。毕竟,北原先生的同学们跟他是同龄人。39岁,除非是在当地工作,否则几乎不可能住在老家。

“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我们也经常会听到这句冷冰冰的机械音。

不论如何,我们还是拨出了一通又一通的电话。

同时,我们也在北原先生的住处附近继续实地采访。

拿着北原先生的照片,我们去了其住处附近的便利店、超市、菜场、烟酒专卖店……我们去了北原先生可能到过的所有地方。

“请问您见过这位男士吗?”

我们获得了一些目击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有关工作的——“北原先生是不是在附近的餐馆工作过?”我们扩大了实地探访的范围,希望可以锁定那间餐馆。4月发现北原先生的遗体时,他家门前停着车。那么,在他过世之前,生活中是不是将开车当作移动手段呢?也有必要作此假设。

我们开始了对附近餐馆的地毯式探访。驱车10分钟可达的范围中,形形色色的餐馆数不胜数。

“打扰您工作了,很抱歉。很冒昧地请问您……”

一家又一家,不止不休。

“不好意思,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耶。”

如此回答的店家占了大半。“说不定对外说是在餐馆,实际上是做厨师呢?”——除了专卖套餐的快餐店、居酒屋等普通的餐馆,我们也去了超市的熟食卖场和便当卖场。

电话和实地探访。日复一日。通过这样的采访,我们一点点拼凑出了北原先生的人生。

认真、活跃的好青年

1969年(昭和四十四年),大学纷争(1)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北原先生在北九州市门司区出生了,是家里的次子。在这个有父母和哥哥的四口之家,他茁壮成长,上了当地的托儿所、小学、初中和高中。

据当时就认识北原先生的朋友所言,他就是个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年轻人。中学时代加入了柔道社团,高中时代则一头扎进了橄榄球的世界。据说“稍微有点胖”,是个体格健壮、很活跃的大好青年。“他经常说笑话逗周围的人笑。”“他很容易相处,不论学校内外,朋友很多。”“虽然不是领袖人物,但是也很受欢迎。”——朋友们纷纷回忆着。毕业后,北原先生还主动担任干事,组织了中学同学的同学会。爱好是观看当时流行的职业摔跤比赛,好像也熟知一些狂热粉的内部消息。

北原先生经常会去小学以来的好友大江浩太先生(化名)家玩。大江先生家经常是朋友们聚会的场所,北原先生也是其中一员。大江先生的家人也会在北原先生来访时,口中唤着他的昵称“小北”欢迎他。有时候,大江先生的母亲会亲自下厨,而北原先生会坚决推辞,表示“家里有规矩,不准在别人家里吃饭”,显露出固执的一面。大江先生的母亲回忆北原先生时说道:“小北性格很认真、克制,可时不时会出人意料地说些有趣的话,让人捧腹大笑。”

高中毕业后,北原先生初步打算从事媒体相关的工作,便离开了老家北九州市,考入了福冈市的专修学校。北原先生跟同样考入专修学校的大江先生一起租了福冈市内的公寓,一起生活。这里便成了朋友们聚会的场所,他们熬夜打麻将、喝酒,度过了青春岁月。在专修学校,班上的同学都称呼北原先生为“大哥”,他深受大家的爱戴。

北原先生度过了被人簇拥着的学生时代。我们真的很难把他跟那个39岁孤独死的男性联系起来。

究竟是什么搅乱了北原先生的人生呢?

书评:

《三十不立》是日本作家村上龙所著的一本小说,以叙述现代都市中30多岁男人的生活为主线,以幽默、细腻的笔调和独特的人物性格描写,展现了他们独特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小说主人公三十三岁的柿木,并没有像传统日本社会所期待的那样结婚生子并成功事业,他过着自娱自乐的溜达生活,靠做临时工谋生,通过几个不同的女性友人交织出了一个温馨而略带疏离的群像。而这些女性都反映了现代的女性观念,她们并不是被动地等待男性来迎娶,而是具有强烈的自我思想和认同。

小说通过讽刺的笔调、引人深思的对话和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勾勒了30多岁男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对的诸多困境和挑战,展现了他们无论在情感上还是事业上,所面对的种种迷茫和不确定。小说创造性地突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以简洁、深入的手法揭示人性的真相,给予读者有力的心灵启迪和思考。

总之,《三十不立》是一本有趣,深刻的小说,它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探究现代社会的焦虑、困惑和迷茫,呈现出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状态,并透露出许多深刻的教训和启示。阅读这本书,不仅让人忍俊不禁,也会发现自己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声明:80616仅为VPS促销信息分享平台,所有商家的最终归宿都是倒闭或跑路,也许是明天,也许是百年之后。请网友自行斟酌决定是否购买,风险自负。唯有数据勤备份方可万无一失。